从2001年开始,重庆长安汽车就是国内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企业之一。系统竞争力是长安汽车成功度过艰难的技术研发前期、过渡产业化推广期,并最终进入多车市场运营的重要因素。
2022年上半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84958辆,同比增长127.3%,其中6月销量18268辆,环比增长33.1%。整个系统没有平台架构是建不起来的,看看构成这个市场数据的新能源汽车谱系:
以平台划分,EPA0平台下的城市交通车型奔奔E星是长安汽车2021年的销售主力;EPA1平台下的深蓝系列经济型家用1、新车型将搭载160kW一体式超级集热器驱动,今年上市;EPA2平台主要孵化中型跨界风格轿车、中型轿车、高性能跨界SUV、中型MPV四款车型。
据长安新能源电驱总工程师胡松介绍,长安汽车按照三车平台、宽频谱、大覆盖、越级体验,打造了覆盖A00到C级车的完整动力配置。
长安实现超电流驱动背后的多点技术突破。
类比发动机是燃油车的心脏,电驱动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核心。
一体化是电驱动结构的发展趋势之一,旨在通过深度集成优化系统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市场上流行已久的三合一电驱动,集电机、电控系统、减速器于一体。集成设备越多,挑战就越大。
在长安汽车首届“开放、共赢、融合、创新”科技生态大会上,其第一代7合1超级集驱亮相。7合1电驱动系统集成了7个部件:整车控制器、高压接线盒、电机控制器、DC转换器、充电器、电机和减速器。
2019年,长安汽车开始打造一体机系统的技术预测,从组建千人团队、设计研发到仿真验证。四年带来了七合一超级集热器驱动的出现。
高质量集成、高效率、低噪音、低成本是产品背后众多技术突破的支撑。
优化后,电传动系统的最高效率可达95%。这是因为采用了八层点线绕线电机,电控采用超低主导线;同时,通过拓扑结构,简化和优化内部布局;确保相对载流面积尽可能均匀,以降低功耗。
降低损耗的细节有:一是在传统结构上通过低阻分析优化流畅性;应用中高速结构,减少润滑油用量,使低速时润滑充分,减少中高速时不必要的机油损失;功能结构中引用了低阶模态部分;在软件方面,采用控制算法来提高效率。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长安汽车在三个方面做了NVH性能设计:基于POT和WOT工况设计方案,在设计前期做了整个系统的模态规划,控制了档位扭矩和扭矩脉动;提高零件的匹配性,保证轴承刚度与底盘在路径上的一一匹配;车辆气密性的协同开发。
根据许多措施,胡松说,裸机在NVH性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与竞争产品相同的水平。
如何分配空间是一体机结构的关键。比如为了适应长安汽车所有车型的布局,结构的支点要基本接近水平角。
为了保证用户的可靠性,长安汽车对用户的工况、机械强度/疲劳、热负荷进行收集和分析,总结出产品的设计速度,并通过实验验证进行组合。针对零部件和电驱动总成的可靠性,基于长安的开发系统完成了光伏实验验证。
挑战高集成度领域的技术难点分析
即使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长安汽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以在高集成技术的前沿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集成的零件越多,问题越多。比如薄壁零件和多级干涉会影响整个系统模式。
保证产品设计的稳健性成为关键。胡松强调,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考虑到旋转部件的自由模态基准,长安汽车对电机和齿轮机的每一种方案都进行了分析,在台架实验中完成了100多轮验证。
另一个挑战是优化差速器的润滑。通过CFD模拟和台架试验,需要加强壳体的光滑度,提高液体流速。此外,不仅要在壳体上导油,还要在差速器内部增加储油措施:比如在一个体积为0.4升的专用储油枪中,当转速在1200-1400转范围内时,储油可以减少30%以上的齿轮间循环用油量。
一体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电控部分的增加,导致暴露的电路和器件增加。一方面存在内部水分子凝结在外露器件上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部件增多且分布不均匀,需要更多地分析传热路径,制定合理的布置方案,实现排热,降低集中供热的风险。
最后,分摊的维护成本会影响零件的可靠性。由于售后成本较高,一体机会大大提高集成部分的质量要求。
任何产品设计都不可能100%无故障,因此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设计可检测的维修方案,并针对这些方案进行具体的成本分析。
胡松说,一体化集成需要在开发过程中测试拆分维护执行的可能性,并且诊断能力应该在开发中期可用。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长安汽车在产品概念设计的同时,进行产销协调和统筹规划,以保证拆分维修方案的实施。
电气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集成化、高效化和领域控制。
总的来说,电驱动组件集成化、高效化、小型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合一和全合一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可以满足不同车型布局的需求。
长安汽车将继续提高总成的峰值功率密度、效率和充电功率。未来,机械一体化将扩展为一体;促进电力电子的深度集成;以及整车OEM的一体化。
目前基于超集驱动。胡松补充说,为了提高机电耦合的集成度,集中驱动和分布式驱动将逐渐并存。
在电机基础上推广应用高效电机技术,尝试在电机上使用新结构、新材料,如SiC MOSFET。预计第四代SiC MOSFET将在2025年后逐步应用。
快充是市场的普遍需求,高压架构是实现超级快充的趋势。800V平台将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其中SiC MOSFET是重要路径。
域控制也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在集成度更高的中央电气架构下,ECU分布式控制已经走向功能域分布,接下来会向中央计算机+区域化发展。软硬件的脱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模型将成为新的焦点,网状结构有效减少了控制器的数量,单个控制器的功能更加强大,高性能、高集成度的中央控制器正等待落地。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集成,高性能,高效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一直有市场呼吁降低里程焦虑,提高充电效率。虽然用“软件定义汽车”作为出行工具,但硬件的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用科技赋能产品的长安汽车,只有观察用户的刚需,才能在拥抱电动化的道路上一直往前走。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