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支持“专精特新”发展。积极分享优质企业培育发展经验,支持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营造兼具包容性创新性的市场环境,持续促进科技引领实业、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6月26日,工信部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底,已累计有142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2023年前5个月新上市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56%,成为上市主力军。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通过设置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满足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进而支持科技创新,助力企业做优做强,为我国核心产业链补短板、填补空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提供再融资、并购重组以及股权激励等,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引入优质资本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增强经济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主体,也是激发创新活力、完善产业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受限于规模较小、资产较少、经营波动性大等因素,不易获得金融资源青睐,长期以来存在较大融资缺口。
在此背景下,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的前沿阵地——新三板,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融资。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新三板已涌现出69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更是为众多科技企业、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支撑,进而实现了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间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优化步履不停,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例如,2月份,全国股转公司发布《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挂牌规则》,构建了“1+5”的多元化财务标准体系,以满足后备挂牌企业、各地“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挂牌需求;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正式启用,为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拓宽上市渠道。
“全面实行注册制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设立了绿色通道,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引入优质资本。”
可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
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远不仅仅局限于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的交易平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交易实现企业的扩张和重组。”在Co-Found智库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聂清云看来,并购重组也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合优势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
陈雳表示,并购重组后,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不仅仅是引资层面,同时还可以通过产业上下游的重组补短板以及并购同业方式快速做大,最终达到高质量发展目的。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中小企业要勇于借助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过程中,资本市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充沛的资本支持。
谈及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董忠云建议,一方面,持续优化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继续放宽配套融资等方面的限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另一方面,继续优化简易程序定增,在高效快速的基础上增加覆盖范围,放开规模限制,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再融资效率。
翻译
搜索
复制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